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0章 武安君李牧
第(2/3)页
令人头疼。不过秦军也很灵活,并不与之对抗,待敌军冲到阵前五六十步时,就主动后退,并不与赵军硬碰。如果赵军跑乱了阵势,还有可能遭到冷箭的打击,赵军也不顺利。
桓齮以斜行方向撤退,将赵军带离道路。赵军往前追了几里地,李牧觉得已经将秦军赶出了战场,就收兵回到道路上,继续向前追击。桓齮拖住了赵军大约一个时辰,再往后看时,赵军骑兵已经越过自己而去。他当即决定,向骑兵前进的方向撤退。
赵军凶猛的打法,给秦军带来了不小伤亡,特别是排在第一线的弩手受伤很多。桓齮让自己的亲卫接过弩和箭,减轻他们的负担,他自己也挎了箭,背起弩,还将拉钩系在自己的腰间,一副士兵的模样。
李牧收回军队,沿大道追击秦军主力,将这一千人轻轻放过。他大概没想到,秦军的将军就在这一小股秦军里面,如果他知道,穷追不舍,桓齮也许就危险了。
摆脱了赵军的牵绊,桓齮率领小队急行军一个时辰,终于跳出了李牧的包围圈。他迅速折往宋子城方向,隐隐可以听到有厮杀之声,还可望见飞扬的尘土。显然,那四千主力被赵军绊住,正在与之死战。
桓齮下令掉头,往尘土飞扬的方向前进,救援被围困的秦军。公大夫道:“将军身犯重险,亲断军后,今前军仍陷围,是战不力也。何必往?”
桓齮道:“四千卒陷敌,必斩四千敌首乃得平也。吾何能?是故必救之。”他让伤员离队,自往宋子城,自己率领这近千人的小队再次投入战斗。
当他们到达战场时,天已经渐渐暗下来,赵军经过一天奋战,也有些不支,特别是骑兵,马匹已经累得口吐白沫,奔跑的速度十分缓慢。桓齮突然从身后杀出,向着马匹射出一排排箭矢,迅速打开一个缺口。身陷三面作战的秦军见状,也逐渐向这个方向移动。李牧发现了这一情况,急令骑兵堵住这一缺口,同时加大了对秦军的冲击力度。
而就在这时,宋子城的援军也赶到了。他们迅速投入战斗,向赵军的步卒侧翼发起进攻。李牧见有生力军赶到,知道战机已失,约束住自己的军队,退回列阵。
秦军没有压力,三支部队汇合到一起,与缓缓向宋子城方向退却。赵军见天色已晚,士卒激战竟日,也开始撤军。
退回宋子城后,秦军立即下令邑民为自己做饭,为伤员包扎伤口,并将伤员送到船上。吃过饭后,桓齮令一半士卒驻于津口,一半驻于城中,提防赵军前来偷袭。整夜巡哨不息,士卒们枕戈待旦。好在一夜无事。
次日,秦军 全都上了船驶入茫茫烟波之中。
同日,李牧上书赵王:“秦攻赤丽、宜安,臣牧率师与战肥下,大破之,走秦将桓齮。”赵王当即遣使,封李牧为武安君。
李牧这个武安君和白起的武安君不同,是实封,邯郸的门户武安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xqq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