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5.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人_我那些年的稀烂人生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215.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人

第(1/3)页

中国的广告业,经过了好几个阶段。

  七八十年代的萌芽阶段,以行业的萌芽和恢复为主,上边的政策,开始有指导性地给行业指出了一个大方向。

  那个时候的广告,相当明显的一个特别,是把产品的名字,功能都列出来,相当的粗糙。

  当然,也是和当时的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。

  那时的工厂,也很粗暴,广告后面,必然要打上电话。

  因为那时,如果没有电话,客户可能会想买都找不到地方,找不到店,找不到产品。

  那个时候,媒体也少得可怜,相应地,只要有这个胆儿,敢上电视上露一下脸的,几乎都能成为国人皆知的东西。

  然后,几乎都大卖了。

  那是一个粗放的年代,是个属于先驱者的年代。

  到九十年代后,国内大量开放媒体后,各个地方台,地方媒体纷纷建立和发展,市场开始进入大乱斗阶段。

  但几年工夫,一线城市快速发展,并且在本身市场快速发展的配合下,整个行业也迅速发展着,而且,出现了一些媒团型的行业巨头。

  花城,日报,都市报集团,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。

  这个时候的广告,开始进入了一种突出特点和注意品牌的阶段,不再那么简单和粗暴了。

  但是,仍然和国际广告巨头们,有着天壤之别,无论是从影响力上,制作上,表达上,甚至内容上,都差距甚大。

  老实说,我对这个行业,真的是一知半解的程度,特别地说,一知半解还是高抬我的了。

  我就只记得一个广而告之,不就是把公司或是产品啥的,把媒体上一摆,就完事了啊。

  之前洪大记那一手,带文字,带图的那种连环操作形式,已经是让我大开眼界了好吧。

  那一回,才让我对整个行业,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,原来广告,还可以这么操作的。

  原来,除了硬广,还有软广这种方式方法。

  所以,当安妮这家伙,突然把整个方案全部打倒在地,贬得一钱不值的时候,再吐出后面这几个字来,我确实觉得有些震动。

  周桐更有些蒙:“那,您,哦,不,安妮,那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xqq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