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2章 盐粒_春秋我为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932章 盐粒

第(3/3)页

国、燕国、吴国煮出来的海盐已无甚区别了。“

  卜祝介绍完后,赵无恤伸手拎起一颗盐粒,尝了一口,果然除了咸味外,还有淡淡的苦涩,跟后世包装袋里白花花的食用盐自然没法比。”这是最上等的青盐,次一等的是黑盐,再次一等的是砂盐。“

  赵无恤关心的不是味道,”成本各是多少?“

  卜祝面带喜色:”晒盐法人力简而天功多,青盐的话,仅为齐盐的三分之一,安邑盐的二分之一!黑盐仅为其一半,砂盐就更便宜了!“

  如此说来,琅琊盐已经具备了与齐盐、魏盐竞争的质量和价格。

  赵无恤追问:”全面开工的话,一年能产多少?“”若能有数千人手,除去阴雨天,琅琊一年大概能产盐五万钟……“”五万钟!“赵无恤欣喜地从车上站了起来,来回踱步。

  齐国煮盐一年也只能得到十万钟盐,除去自己的需求和囤积外,剩下不到一半卖到整个北方,各国都分不到多少。

  但光是琅琊一地百里海岸,依靠晒盐就得了五万钟,效率是煮盐的数倍,成本却大大降低。这么多盐,完全能满足两百万人口一年的用盐需求。

  若是在莒国多开设几处盐场的话,产量只怕还要更多。

  赵无恤想了想,回过头道:”我记得河内、陶丘、卫地,都依仗魏氏的安邑盐。”

  他的笔吏们一翻文书,应诺道:“正是如此。”

  “从鲁国再派些人过去,让琅琊那边增加人手,力求晒更多的盐出来。所得之盐,统统运来鲁国,再从鲁国通过泗水、济水、卫渠运到陶丘、帝丘、朝歌去,让子贡囤积琅琊盐,再以低于安邑盐的价钱抛售,具体要如何做,他比我更清楚。”

  至于晋国本部,自然有计然来操作。

  赵无恤目光炯炯,他已经预见到了,从下半年开始,一向价钱高昂的魏氏安邑盐将遭受重创,在陶丘、濮阳、朝歌的市场上被打压,这对陷入河西泥潭的魏氏而言,将是雪上加霜……

  不过在算计别人的同时,赵无恤也被老天算计了。

  等他的车船回到晋国境内时,这里已经近一个月没有下雨了,一场大旱,正在冀州全境肆虐!

  下车后,顶着艳阳,看着因缺水而耷拉脑袋的粟麦,赵无恤面色凝重。

  “苌弘预测的没错,大灾来了!”

  ps:1点还有一章(未完待续。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xqq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