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23章 赖我二物成其行
第(1/3)页
李唐时,临近长安的洛阳,一度成为銮驾停留的地方,美其名曰东都。然而,随着皇室的折腾和人流的攒动,洛阳的物价也是起起伏伏。
等到銮驾再度回到长安,好些地方,也从先前的喧嚣变得沉寂。一度成功登顶的地价和房租,这时也像断了线的风筝,哗哗地往下落。
就如老白最初进京时,那些大佬看着他的名字都是捧腹,说什么“长安居,大不易”,直到老白拿出“离离原上草”之后才改了口,说“居也容易”。
虽然这比方不是很恰当,但事实确是如此。
就拿洛阳城陶化里的某栋宅院来说,或许是宅子的主人,提前得到了銮驾即将回长安的风声,早早地就做了安排,在宅院的大门上挂了个招租的牌子。
可往往事与愿违,再加上提前嗅到味道的也不止他一个。尽管宅子的地段位置还不错,但是直到洛阳没了一点皇室的痕迹,宅子也没有租出去。
若不是还安排的有下人打理,时不时的打扫下卫生什么的,恐怕院子里的草都长得比人还高了。
至于宅院的主人,跟着銮驾去了长安之后,除了偶尔有家人回洛阳看看之外,宅子门口那个招租的牌子一直未曾拿下来。
转眼便到了大和年间,有个姓张的秀才,从山东到了洛阳。因为学业的缘故,就打算在洛阳寻个落脚的地方。四处寻访之下,访到了这处宅院,然后就把它租了下来,暂且作为安身之地。
可是,在搬进这座院子之后,没住上几天,张秀才的心里就有些膈应了,总觉得这宅子似乎有些不妥当。
每每到了夜里,入睡之后,总会有些莫名的声音在宅院里响起,时高时低,时有时无,嘈嘈杂杂,有时还有争斗声,让人睡不安稳。
对这些响声,一开始,张秀才并没有往心里去。只当作是自己初来乍到、水土不服,思想所致;或者是宅院空置的时间有些长了,出现些许声响也很正常,就像自己老家的那些房子,有个半年时间不沾烟火气之后,就会慢慢变得荒废。
但是,再住上一段时间之后,这些响声却依旧没有停歇,哪怕是张秀才邀上了些学友在宅院里谈文说道增增人气之后,那些响声还是会隔三差五的出现,这让张秀才心里开始有些恼怒了。
别的不说,自己在白天在学校听课的时候,老师讲的那些重点难点,一时间没弄明白,就在书本上做了个记号,打算等到回到宅院后再温习巩固一下,可没看得上刻把钟,那些嘈杂声又出来了,哪里还看的进去书呢?
第二天老师提问的时候,被点名的张秀才常常是一脑壳的浆糊,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,然后便涨红着脸等着老师教训。
能够跑到洛阳求学,也都是些要面子的人,被老师训过之后,张秀才总觉得有些下不了台。
然而,不仅如此,因为长时间休息的不好。很多日子里,张秀才都是顶着双熊猫眼去上学,精神萎靡的样子,也常常被同学们戏谑。
“老张啊,要稳住呢!虽然銮驾去了长安。但东都的夜生活,依旧精彩的很。可不要被那些迷惑了眼,乐不思蜀啊!”
“嗯。就是就是。以我看,学弟,学业要紧啊。来日方长,来日方长……”
“老张,要是有好口子,可不要藏着掖着,悄悄地给兄弟讲一声,兄弟绝对保密。哈哈哈,你懂得!”
……听着同学们的调侃,张秀才也颇是无奈。解释两句吧,可大伙儿都一副贼喊捉贼的样子,根本就不相信张秀才的说辞。
而且,这些话说的多了之后,学正和老师们看张秀才的眼色也带上了颜色。逮上了机会,老师们就会苦口婆心的借题发挥——
“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”
“儒家自有浩然气。大丈夫当鼎立于世,岂可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可自拔!”
……
这样的训斥,一次两次还无所谓。但次数多了之后,未免就会被打上标记。鹤立鸡群还可以,但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xqq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