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92章 冬训
第(2/3)页
,没有其他势力。河东的商队进入端氏时,当地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,各家各户都对外来人保持着警惕,轻易不与外人打招呼。商队是先与邑主沟通,再由邑主通知各家各户,有交易需求的,可以带着自己的山货,到城门边商摊上交易。
没有了官府,也没有了集市,端氏城已经完全荒废,城里的人全都搬出城去,回归田亩种地。城内野草丛生,连官府内都已经被杂草淹没,成为野兽出没之处。商队只能在城门上临时打扫出一片地方,供自己居住。商队认为,只要秦军派兵过去,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重新占领端氏。
少水诸城也只是向上党交税,并没有韩国官员进驻,只不过当地的权威体系还在,有城主调停,居民可以自治。商队进入后,引发了邑民的注意,很多人都出来与商队交易,总体交易量比端氏要大得多。
有了这些商队返回的情报,蒙骜对开辟对端氏、少水诸城的交往有了信心:韩国并没有在这里建立自己的统治机构,自己向这些方面延伸影响力不会引发剧烈的反抗;只要自己不做得太过分,给上党留下一些颜面,蒙骜甚至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事实上恢复对各邑的管理。
目前已经是秋天,秋收就要来临,蒙骜只得暂停对外扩张的想法,集中力量完成秋收。
秋收过后,各郡县就要将年内申请移居河东的邑民,集中送过来。首先送来的,自然是关中的三十一县,每县大约有三五十家。这些家庭或在关中根基深厚,为了拓展而分出子弟来河东发展;或为刑徒,为了免罪而移居河东。相对而言,那些刑徒带来的人更多一些。由于秦王有令,带一人至河东则免罪一级,那些犯了大罪的人,为了能够多免罪,往往将妻儿老小都带来。但秦王并没有说多带一人就可以加一爵,那些为了加爵而来的士伍一般都只带一妻一子过来,满足全家移居的基本条件,其他人都先留在原籍,等情况稳定了再视情况接出来。
关中是秦国的根基之地,关中之民一般都熟谙秦律,适应秦国的治理体系,蒙骜将他们集体安置在绛城周围,作为核心力量。
随后过来的是上郡各县。上郡是边郡,居民多尚武,生活环境相对艰苦,一般都没有条件自行迁移。这次有了官府的接济,那些穷困之家首先将病弱的子弟迁出来,一方面给他们找个归宿,另一方面也减轻家庭的压力。上郡地广人稀,虽然只与河东一河之隔,但迁移过来要慢得多。他们通常聚集到韩城,渡过河后就是汾阴、皮氏。这些人缺少资源,但忠诚可嘉。蒙骜将他们就近安置在汾阴、皮氏。
陇西、北地各县的移民最终也汇聚到渭水河畔,渡过黄河后从蒲坂登岸。这两郡的民众更加擅长畜牧,蒙骜将他们主要安置在犄氏。
南阳郡只迁移来了几十户,还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xxqq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